七點梅花鎮出發,沿S249乳坪公路上坡約10km,左轉鄉道Y793往雲岩鎮,到雲岩鎮前在坳口有一涼亭,立有樂昌市文物保護單位石碑。石碑敍述此涼亭名〈出水岩村暫歇息亭〉,建於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曾因建Y793而拆缷,後用原材料重建,為〈西京古道〉文物。在雲岩鎮轉騎X357,經多條小村後,到紅豆杉公園入口,穿過高速G4橋底,再前接乳坪公路S249,路口就是紅光村。橫過S249繼續沿X357騎至紅雲村,就在X357路旁有座〈仰止亭〉。再前些有岔路,X357是往左接回國道S249,應拐右接X327往通天蘿方向騎,途中會看見路牌〈西京古道〉指往左。〈西京古道〉路口再前一公里,有三陽仙觀景亭,站在觀景亭,猴子嶺一帶山頭盡入眼簾。其實三陽仙觀景亭下面有個岩洞,岩洞內有三陽仙廟宇。遊罷回到〈西京古道〉的路口。路口的盡頭是馬子頭村,應進入水泥村路約250米的彎位處,路左邊有一條2米寬的碎石土路。土路進入幾米有一座鐵皮頂的工作間,是村收集和整理農作物的地方,在該處位置可以遠望兩山之間的山坳,山坳前有一座建築物,就是〈心韓亭〉,穿過〈心韓亭〉,沿著石板古道下山,中途山腰有一條土路,左邊有小村名叫溪子背,土路有車輪痕跡,橫過土路繼續踏著石板下山,走出古道就是水泥車路,沿車路穿過G4京廣高速下的涵洞,出涵洞就見一座輸電塔,沿路接回S249,不遠就到大橋鎮。梯雲嶺沒有去,因不知準確位置在那裹。晚飯時順路一訪通濟橋和觀瀾書院。
西京古道為楊貴妃而建,唐明皇將嶺南佳果列為貢品(荔枝•龍眼等),每天夏天驛馬不停為跑西京古道(乳源段),送荔枝去長安(西安)。荔枝ㄑ妃子笑〉大概由杜牧這句詩而命名啩。
騎行路線 (gpx下載)
路線海拔高度
梅花鎮大坪古村由此路進
沿S249乳坪公路上坡約10km,就見到往雲岩鎮的路牌
往雲岩鎮的路口 Y793
雲岩鎮前的古涼亭
碑記
〈出水岩村暫歇息亭〉
建於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曾因建鄉路Y793而拆缷,後用原材料重建,為〈西京古道〉文物。
雲岩鎮前的山頭
雲岩鎮的祠堂
涼亭,估計是不太古的涼亭
途中小村祠堂
涼亭,估計是不太古的涼亭
岔路
沿途村野
紅豆杉公園
X357/38 快到紅光村
過了紅光村,往紅雲村去
[網上資料]
韓愈三下廣東,給人們留下了不朽的傳説,尤其是韓愈寫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這首詩,西京古道白牛坪沿途,清康熙至乾隆年間曾一度興起崇韓熱潮。民間有不少關於韓愈過「藍關」的傳説,又把天頂殻對面的一座山命名爲「文公山」,藍關亭以南幾百米處還築有「韓文公墓」讓人祭祀,白牛坪路段也被稱爲「文公路」,新建的猴子嶺亭和原紅雲鎮政府所在地的涼亭也以崇韓分別命名爲「心韓亭」和「仰止亭」。
紅雲村「仰止亭」
「仰止亭」
[網上資料]
「仰前須趕急,止後莫延遲」
亭者,停也。道路所舍,可以停驂而息駕也。昔衛太守鑿山通路,列亭置郵,以利行人,由來舊矣。我鄉白牛坪大路,上通兩湖,下通百粤,來者來,往者往,熙攘交錯,累如貫珠,路屬通衢,多歷年所。但自藍關亭以至猴子嶺,相去二十餘裏,沿途一帶,惟有崇山峻嶺而無茂林修竹,每值暴雨狂風無躲避,炎天赤日没遮攔,亭之建也,不綦亟歟!無如功成(工程)浩大,費用繁多,前人以一人之力而作之者,今人不能以一人之力而成之也。因爲之開簿捐寫,借善信之傾地,共勷厥事,鳩良工而搆造,咸作其勤,不求華麗以壯觀,惟异鞏固而耐久。雖屬集腋亦可成裘,兹幸工成告竣後,表其額而顔之曰“仰止亭”。夫仰者,何有可仰?而景仰也;止者,何知所止?而於止也。來往高士,或亦怡然安逸,適意寬問,而有把襖臨風之快也乎!則是舉也,謂之繼前哲也可,謂之重(種)福田也亦可,是爲序。
「仰止亭」
「仰止亭」
「仰止亭」
石刻楹聯所書:
「聊且停驂明月掩映懷始適,偶爾托足清風堪挹意恬然」
「聊且停驂明月掩映懷始適,偶爾托足清風堪挹意恬然」
從「仰止亭」去「心韓亭」要向大坪/通天蘿方向走
岔路在路碑 X357/44 附近
唯一「西京古道」路牌
「西京古道」向 馬子頭村 走
路口的路碑
猴子嶺一帶山頭
三陽仙
三陽仙觀景亭 。三陽仙觀景亭下面有個岩洞,岩洞內有三陽仙廟宇,當時不知情况,沒有深探。
猴子嶺一帶山頭
大橋方向
猴子嶺一帶山頭
大橋鎮在圖右邊緣
馬子頭村 的祠堂,「西京古道」入口不在 馬子頭村,在中途的彎位處
由路口至「西京古道」入口約250米,是一條2米寬的碎石土路
兩山之間的山坳,山坳前有一座建築物,就是〈心韓亭〉,穿過〈心韓亭〉,就是猴子嶺古道。
〈心韓亭〉
〈心韓亭〉內的〈猴子嶺石亭叙碑〉
今上龍飛之十載春,縣令有勞民勸相事。餘也,躬值之近效既遍,爰走西偏緣,邑治居縣之東,其西北地最廣而險。自縣城逾臘嶺過風門五十裏許而上梯雲之山,又四十裏許而至通濟橋村。其前望壁立直上,崎嶇最難行者,則俗所呼猴子嶺也。是嶺也,上通三楚,下達百粤,必由之路,離大橋民居相距十裏。行者常苦其險且峻,既無從别開平坦之途,而又無茂林修竹稍資障蔽。蓋此嶺居萬仞山巔,風雪矚天,於兹爲甚。爰考古迹,嶺巔白牛坪有韓文公墓焉。公以忤上,貶粤嶺者,再爲連州牧,路經於斯,豈其卒於斯?而窆於斯歟?噫!地以人傳,猴子嶺白牛坪之幸也。次年冬,貢生羅正璠慨捐百餘金,請匠建石亭於嶺巔之坪,以停行者得爲憩息,名之曰“心韓亭”。此物此志也大。餘聞羅生倡捐義倉以周人急,建大亭於郴宜莊道,置以垂永久,修葺橋道,在所不吝。而且冬出纊缊,寒者温之;夏分笠扇,熱者凉之。今此亭也,豈特人給之温凉,芬有無窮之温凉矣。夫在王政修理橋樑道路,每歲爲之,勢難專致。而縣令爲政,先其急務未睱,及此竊喜羅生樂善不倦,實有助焉。然則,餘叙羅生即以爲勞民勸相之一端也。邑之善士毋亦有感於斯文。
猴子嶺石亭叙碑
古文物塗鴉 - 驢友的劣行
[網上資料]
施茶
熱不息惡木陰,渴不飲盗泉水,志士之操也。酌貪泉而覺,處涸轍以猶寬,達人之□也。若夫昴店月斜,板橋霜重,長亭芳草,渺渺堪憐,古道驕陽,炎炎可畏。饑者易爲食,渴者易爲飲,常人之情也。故古仁人之用心也,大之以濟天下,吾棠陰郇黍而是也。小之以濟一邑一鄉,齊公子之券書,晋大夫之筆食,下及仁粟義漿皆是也。廣狹雖不同,亦各盡其時力之所到而已。雲嶺張君、宰堂、峣岡、子忠諸君子者,心乎斯世斯民者也。渠鄉猴子嶺心韓亭,楚粤衢要,重巒勢迥,一勺甘無行李之往來,困疲久矣。歲辛丑冬,僉告棠曰:「此地予等欲設一施茶會,聊濟行人,請與先生謀之。」棠曰:「此善舉也。」爰寄郵筒,上極梅療(遼)霜龍,下暨均武,糾集成份若干,散捐若干,旋於壬寅夏間開辦,迄今兩年矣。夫庇渴人於夏樾,會有良時;延臺士於夫桑,偶逢勝日。孰惹諸君子,五雲普陰,八卜□波,此古仁人之用心,易克臻此惟是,天下事創始非經久爲難,願諸君子慎終如始,圖保大之業成,永濟□功。韓公有靈,當亦過我藍關,鑒薄茗而居歆也。筆開薄端,且勒諸貞珉以垂久遠。
施茶
碑記
碑記
〈心韓亭〉
〈心韓亭〉
猴子嶺 石板古道
溪流上的石板橋
半山腰位置
出到水泥路
G4京廣高速下的涵洞
出涵洞就見這座輸電塔,沿路接回S249,不遠就到大橋鎮。
輸電塔在路碑 S249/40附近
大橋鎮 通濟橋
大橋鎮 觀瀾書院
觀瀾書院
觀瀾書院
[網上資料]
觀瀾書院在大橋鎮大橋新書房下村,建於清乾隆五十八年(西元1793年),距今210多年。書院座落在大橋河畔,故取名「觀瀾」。書院建築共分四進:一進拱秀門,門樓築成風火墻式,門上方用磚砌成菱形和方形墻欞,攜「拱秀門」三字;拱秀門後面是「紫微門」。二進觀瀾門,三進明德堂,四進資深堂。三個院墀。一進院墀地板鋪鵝卵石,二進鑲石板。建築佈局爲四進院落四合院式,磚木結構的懸山頂兩層樓房,廊樓、戲樓欄杆用藝術木雕裝飾,明德堂後的芸香院的樓廊欄杆雕有花艸鳥雀和圓形篆刻「福、祿、壽」等字,篆體字採用偏旁變位法,搆思巧妙。明德堂正面設隔扇與芸香院相隔,建築美觀大方,有較高的建築技藝。懸掛在觀瀾門門楣上方的「觀瀾書院」木匾,立於書院落成的清幹隆五十八年(西元1793年),匾高0.5米,長1.8米,紅色地,浮雕字、字金黃色,「觀瀾書院」四字爲楷書,筆力雄渾凝重。觀瀾書院是大橋許氏十四世列貢生許景發創建,具有明顯的客家建築特色。
拱秀門,門樓築成風火墻式,門上方用磚砌成菱形和方形墻欞
觀瀾門
紫微門
古式橫木柵拉門
[ D6 大橋→韶關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