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活動

總網頁檢視次數

2003年8月9日星期六

2003 穿越呼圖壁河谷 - 第一、二天 喀拉莫依納克高山牧場、白楊溝達坂


2003 狼塔之旅 (9-8-2003 - 17-8-2003)

最近無意中搜尋到王鐵男的網頁有關「狼塔之旅」的回憶錄。回憶錄描述當年帶領我們六個香港人穿越呼圖壁大峽谷的細節。由於我現時空閒時間多了,藉著整理三年多末有更新的部落網頁,將這次探險活動加入部落網頁。雖然遲了8年,在撰寫本網頁時一些情景還是櫪櫪在目,加上相片的寫實功能提供了很多回憶及聯想。本網頁的地名和一些過程細節是依據王鐵男的2008撰寫的網頁。網址 http://xjdiscovery.blog.sohu.com/81058992.html)

緣起
在2001年參加「烏魯木齊市登山探險協會」舉辦的「攀登天格爾峰」,第一次嚐到在雪山登頂的滋味,回味無窮。2003年的夏天決定再來一次類似的歷險旅程,因此由仲再次與王鐵男聯絡,穿越狼塔之旅由王鐵男建議下而成為這次目的地。


王鐵男的資料:狼塔之路是橫斷北天山160餘公里的一條最為漫長和最為艱險的徒步線路。而 "呼圖壁" 在哈薩克語意為精靈出沒的地方。呼圖壁河發源於河源峰,縱深30公里,貫穿呼圖壁縣全境,最後注入浩瀚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呼圖壁大河谷兩側峭壁千仞,巍峨高聳,而谷底河水湍急,震耳欲聾。


行程:烏魯木齊→呼圖壁→106團煤礦→喀拉莫依納克高山牧場→白楊溝達坂→台普希克馬河谷→庫拉阿特騰阿蘇達坂→狼塔夏牧場→蘭特開曾冰達坂→瑪納斯河→哈拉哈特達坂烏魯木齊牧場場部古仁格勒牧場→G218國道→巴倫台→烏魯木齊 

日期:9-8-2003 - 17-8-2003 (相片的日期)
成員:(新彊)王鐵男、楊春風、李誠、宋玉江、徐而迅、(四川)朱小霞
(香港)仲、輝仔、鍾、黃老太、Man、Emily

相簿:20030809 新疆呼圖壁穿越


地圖:參照王鐵男網上資料繪成,但最後一天在古仁格勒往G218的路段,我門的車是往前走的,所以這段路跟王鐵男的方向不同。
 日程
第一天    (9/8)  烏魯木齊→106團煤礦→喀拉莫依納克高山牧場
第二天  (10/8)  高山牧場→白楊溝達坂→谷底平台
第三天  (11/8)  谷底平台→台普希克馬河谷
第四天  (12/8)  台普希克馬河谷→庫拉阿特騰阿蘇達坂→狼塔夏牧場
第五天  (13/8)  狼塔夏牧場→半山平台(往蘭特開曾冰達坂途中)
第六天  (14/8)  半山平台→蘭特開曾冰達坂→瑪納斯河
第七天  (15/8)  瑪納斯河→哈拉哈特達坂烏魯木齊牧場場部
第八天  (16/8)  烏魯木齊牧場古仁格勒牧場→巴倫台(約19:00)→途中
第九天  (17/8)  凌晨2:30到烏魯木齊
(註:日期與王鐵男撰寫的網頁有異,我是根據相片中自生的日期,也核對仲小明照片的日期而定的)


第一天    (9/8)  烏魯木齊→106團煤礦→喀拉莫依納克高山牧場

       呼圖壁大河谷位於新疆昌吉州呼圖壁縣境內,距離烏魯木齊150 km多。沿著312國道駕車兩個多小時就抵達河谷入口處的雀爾溝鎮。河谷底部的伐木道,由於年久失修,大部分路段破爛不堪,汽車沿著河谷底部而上,不時人要下車,空著車子慢慢駛過危險路段。25 km過後,山谷豁然開闊,下午2點我們到達了呼圖壁林場。自封山育林以來,林場已人去樓空,除了幾排破舊的房子外幾乎看不到什麼了。

     王鐵男等5人員分攤了所有食品和公用裝備後,踏上了前路茫茫,漫長艱辛的狼塔之路。林場所在地位於呼圖壁河中段,離開林場,走向東南方向2 km,經一座水泥橋。再向西走 6 km便到了希勒木呼的高山牧場。這裏林木蔥郁,綠草如茵。順著希勒木呼河谷走,海拔迅速升高,西行6 km到達海拔3064的喀拉莫依納克達坂,這時太陽已西斜。翻過達坂,就是白楊溝達阪下的喀拉莫依納克高山牧場。這裏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冰川退縮的痕跡,也可看到冰川運動隆起的高高的冰磧石。

     我們加快了腳步走去,天黑前我們到達了海拔3200的高山草甸。今天高負重走了 20 km多,都感覺很累,躺在帳篷裏倒頭便睡。夜裏天下起了小雨。 


往呼圖壁途中所見的山
 這座赤色的山,聽說山頂有座廟宇
 過了106團煤礦後,進入呼圖壁河谷,路近河邊有小部份崩塌,所有人下車減輕車輛重量,安全地通過
 涉水而過
 我們的車過不了這木橋,徒步在這裡開始
 拐過河谷後的景觀
 楊春風助李誠平衡
 牧民都走出來看我們這班稀客
 喀拉莫依納克高山牧場 - 這晚的營地


2003 穿越呼圖壁河谷 - 第二天 白楊溝達坂

第二天  (10/8)  高山牧場→白楊溝達坂→谷底平台

      狼塔之路位於北天山的依連哈比爾尕山深處,在海拔3000以上的高山草甸氣候瞬息變化。早晨打開帳篷,天空正下著微雨,向南望去,白楊溝達已披上了銀裝。早飯後,到附近聯繫馬匹的楊春風回來,得知極少數牧民走過狼塔地區,穿越雪山走到巴倫台。還聽了他們關於狼塔的駭人故事:「每年8月中旬,轉場羊群都有許多從棧道上滑下摔死,或者過被水沖走,更可怕的是狼塔的狼群和狗熊。」

      白楊溝達是當地的分水嶺,達以北的希勒木呼和喀拉莫依納克高山牧場屬於前山,翻過達以就進入了後山,就是狼塔地區。70年代前,狼塔地區還是人跡罕至之地,為了開闢新的牧場,動用大量的人力,用了兩年的時間開山劈石,在白楊溝冰川的邊緣的岩壁上,開鑿出一條通往狼塔的牧道。

      上午11點,我們衹有背著重裝備前進行軍兩個小時後,便進入冰川地帶。擋在我們面前的是冰川隆起的冰磧石形成的高大臺階。隨著海拔升高,覆蓋在冰磧石上的積雪也越來越厚,牧道更難以確切辨認。我們沿著冰川的邊緣向達走上,到海拔3600時,飄來了一片烏雲,濛濛細雨頃刻變成冰雹,有輕有重地打在身上,此時霧氣變得更濃厚,前路看得越來越短,只得收攏隊伍,在一個巨石下暫避風暴的襲擊。

      白楊溝達 - 從山腳的冰積石到達頂端,垂直高度600餘米。走了4個小時後便踏上了海拔3862的達。此時,天空開始放晴,回望我們上來的路,從冰雹的襲擊頃刻間回復了本來離世的安靜。達的南面,有重巒的雪山一望無際,高聳的河源峰崛起在群山的簇擁中。縱深的河谷沉在群山下已超越我們的視線了。隨後要下到1500下的河谷覓地扎營了,兩個小時後,天色黑了下來。在接近谷底時,隊伍的前後已經拉開了很長的距離,我們的呼叫聲被湍急的河水聲淹沒了,只能憑藉燈光來判斷隊員的位置。由於偏離了牧道,下到了峭壁的邊緣,停下來收攏隊伍,讓楊春風和宋玉江去尋找下山的牧道。

      直到夜裏11點多,隊伍在楊春風的引導下,離谷底100多米的一處平臺上紮下了營。王鐵男等五人帶上所有容器,走到附近一個小泉眼打水,煮飯燒水至零晨一時才作息。這天只行進了15公里,但這15公里的路是非同尋常艱苦的。


收拾營具後,翻過山脊
 牧民用幼樹枝將羊毛打鬆


翻過山脊後,下到河谷,走到河谷盡頭的冰磧石去爬越白楊溝達


 半路起霧下小雪
 到白楊溝達坂前停雪散霧

 在白楊溝達坂上小休
 風化嚴重的岩石,形成處處石塔
 向圖左的深谷走下去
 石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