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活動

總網頁檢視次數

2007年9月22日星期六

20070922 梅里雪山外轉


2007 梅里雪山外轉
日期:22/09/2007 → 09/10/2007
行程:香格里拉(中甸) → 德欽 → 外轉路線[永支村 → 永西通 → 阿丙村 → 曲珠 → 紮那(察瓦龍鄉行政中心) → 格布 → 來得村 → 奪通 → 梅里石] → 德欽

相簿:20070922 梅里雪山外轉經


D1 (22/9) 香港→深圳→昆明→香格里拉
早一晚在深圳住宿,翌日乘頭班6:30的K568中巴往深圳機場(40分鐘到),乘8:40到昆明(2小時航程),17:20再轉機往香格里拉(1小時航程)。落機後對高原有點輕微反應,天氣較香港涼得多。機場外有四驅車司機在兜客,20元一車出6公里外的縣城。縣城旅店很多,安頓後外出買Gas、10天糧食、壓力煲及找旅店人員代安排包車直往計劃中的外轉起點的永久村。

(左)由深圳飛昆明      (中)由昆明飛香格里拉     (右)酒店



D2 (23/9) 香格里拉 → 德欽 → 永支村
早6:30來了一輛九人車,早已說明8人+大量行李,怎樣也載不下我們。有關單位再調過一輛較大的車,仍要一人坐在行李上才勉強載下,內地部份單位辦事總是馬馬虎虎,收錢就過份精明。時間已延誤個半小時,原定6:30出發,到8:10才能開車。車子經納帕海上山,過紮西河谷(有住宿)後,就到金沙江大橋,10:35到奔子欄午飯。飯後續行進入白馬(白茫)雪山範圍,途中先停車欣賞金沙江大拐灣。過了小丫口再往前有東竹林寺,村口有「東竹林小客棧」可住。車超載,走得慢,不停此處參觀,趕在黃昏時份到達永久村。跨過白馬雪山埡口前,有一段極長的上坡路,近埡口路面上有一塊塊的石面,鋪得高低不平,有一二吋的高低差,車走過時振盪非常,後來想通是結冰的路面可以被車輛破冰而進,不會打滑。埡口後就下坡,14:45到德欽,在市場補充一點蔬菜。司機不識路往永久村,邀請一位住在永支村的賓館女招待員帶路,因此外轉的起點就改在永支村了(有中移動訊號)。女招待員還打電話到永支村的帥哥,安排馬匹背行李走大轉路線。往永支村的路就是德欽往維西的路,中途22公里有永虹隧道1及2號,在約65公里的永支河匯入瀾滄江的地方下車,跨瀾滄江的榮仁橋,過榮仁村及水電站,沿著美麗的永支河峽谷走,精華段就在峽谷初段。走2小時就到永支村[永芝村]。

我們僱用4個馬伕,8匹馬,30元一人一天,50元一馬一天。馬伕說15天才能完成,我們堅持10天完成,成交。

(左)瀾滄江上的榮仁橋      (中)永芝河谷初段     (右)引水渠滿溢形成的瀑布

(永支峽谷坐落于永支河與瀾滄江交匯處,長度約2千米,峽谷深切,峭壁垂直,山谷底河水清晰、湍急,形成朱崖、碧水的美景。典型的藏族村寨—永支村就坐落在永支河的河谷地帶)


D3 (24/9) 永支村 →曲刷 →永西通
8:00起步,小徑沿美麗的河谷伸展,途中可見瀑布凌空飛瀉。12:00到第三座跨溪的木條橋。12:15到第四座木橋後,小徑漸離溪道。12:30接由永久村來的小路。12:45到曲刷 (2795米的溪旁草地)大休午膳。13:45續走,下了幾點雨,漸轉綿密。14:16到第五座木橋(2945米)。15:38到第六座木橋(3260米)。過永西通和馬內通兩個牧場後,雨停了,陽光再露。17:30到的草甸牛場(3470米)。跨多克拉山埡口前的最後營地。營地有已塌頂的棚屋一間,左右兩絛小曲溪在草地旁輕輕流過。黃昏時的色光極好,陽光20-30分鐘就落到山背。

(左)永支村晨景      (中)藏屋飾物     (右)屋頂經幡
(左)燒桑枝是外轉的起步儀式      (中)收拾行裝     (右)村民
(左)途中見的瀑布      (中)途中的木橋     (右)中午大休地「曲刷」

(左)營地上看的遠山    (中)馬內通後的營地   (右)日下西山


D4 (25/9) 草甸牧場 → 多克拉山埡口 → 子數通 →切尼嘎
7:10天色才光亮,8:17起步,橫過營地小河溪,走二木橋,續踏河中石而過。隨即進入徙直壁坡的森林小徑上山,初段有小溪伴隨,後林中之字而上。9:28到3720米的高山草甸平臺,視野開揚,可見遠處的埡口,坡道轉平緩,在多克拉山埡口前坡道再轉急升。跨過4280米的埡口就是西藏地區的青臘朵河谷,沿極筆直的斜坡作S路急降,聽說有130個彎道。12:35下至3940米的斜坡底部,雙腳的尾指各贈送一個破了的水泡,增加了我走外轉路的難度。這處是較平的小牧場草地,在此大休煮麵。餐後沿冗長的青臘朵河谷下走,路徑清,到子數通時坡道轉為上落不大的平路,中途有不少的泥濘路。17:00到2965米的切尼嘎,在河畔草地紮營。今天是中秋節,點起帶來的蠟蠋應節,可惜人在河谷深處,緣慳一月。

(左)營地左轉過二木橋上山      (中)上陡峭小徑回望對面山     (右)晨霧

(左)埡口前的高山平台      (中)埡口在望     (右)埡口

(左)埡口的經幡      (中)青臘朵河谷     (右) [切尼嘎]營地轉山藏民


D5 (26/9) 切尼嘎→盧阿森拉→曲那塘→辛康拉埡口→阿丙
8:17起步,15分鐘後經塌石坡,沿路前走要跨過一個2800米小埡口名盧阿森拉,此小埡口同樣掛滿經幡,但路旁多放了轉經人留下的碗。手鏈、佛珠、飾物、衣服等則掛在樹上。跨過小埡口後就之字路急下至2410米的小河,此地點名曲那塘,有一座吊橋,橋旁有草地可扎數個營帳。10:54過橋後走一小段路,見有草地可扎營4個,附近有水源。11:07橫過一條支溪,在此要補裝一公升水。其後是漫長的登山路,林道漸漸急升,水源缺乏。12:54經2930米的山梁埡口。下降小段就再次攀升。登山林道山腰處有一水溪,附近有一處平地可扎2營。在此處補充飲用水,之後到神泉才有水源。14:45到3280米的半山腰,有一木屋及木平臺可扎營,但無水源。15:24到棚屋,有小賣部,百事可樂6元,健力寶4元,此處有平地可扎幾個營,有地下水源可用,稱為神泉。前行20分鐘,有十數間牛棚可住宿,有水源,可遠眺雪山,視野廣闊,此處叫麥波,離辛康拉埡口不遠。翻過埡口就立即感覺到怒江的乾熱氣候,此處視野開揚,可見數十里外的群山,落山路清,中段山路由山梁轉向山谷而下,由埡口到阿丙村需時2小時。在村民屋頂扎營,8人收50元住宿費。村屋是典型的藏式石樓,下層是放牲口,上層是住人,天台曬青稞玉米等,院子裏放騾馬,地上遍佈豬馬的糞便,村民會收集糞便曬乾作燃料。阿丙村有3個小賣部,仲大佬買了一箱啤酒,在屋頂慰勞各兄弟姊妹。



(左)昨夜趕來的轉山客起步      (中)[曲那塘]吊橋     (右)小埡口[盧阿森拉]

(左)轉山藏民      (中)[神泉]小賣部前的轉山藏民     (右)此淺井名神泉

(左)離神泉不遠的[麥波]      (中)辛康拉埡口     (右)半山俯瞰的阿丙村

D6 (27/9) 阿丙村→拉康拉→曲珠村
早上村內蹓躂,參觀了只有一位老師的學校,還資助些微經費及捐送了一些文具給同學們(書簿文具在這裏有錢都買唔到,順路的話,量力帶些鉛筆紙簿捐贈)。9:15起步,沿山腰水平小徑走一段,然後下走至1790米的舍曲河河畔,過木橋後(新吊橋及公路正在興建中),路旁岩壁上畫有經文及佛像,轉經的人都邊走邊觸摸壁畫經文。沿路走到另一座跨舍曲河的鐵橋,這鐵橋是接通全長87公里的丙(丙中洛)察(察瓦龍鄉)公路。清澈的舍曲河亦由這處100米外匯入滾滾混濁的怒江。過鐵橋後就是拉康拉,有二處小賣部,可補充飲料及方便麵。11:45我們在此午餐。有一輛四驅車剛由丙中洛駛至停下吃麵。12:40餐後沿無遮無掩的土路續走,在烈日下塵土路如石板燒,陣陣升起的熱氣令人窒息。14:00到曲珠,走過村後約10分鐘路,有一大幅崩石坡,對下的怒江邊有2間廢屋,附近江邊有幾處熱水塘(溫泉),水溫20oC以下。扎營,洗衣,泡泡溫泉,舒緩多天的勞頓。海拔高度1835米。


(左)屋頂扎營       (中)小小年紀就幹活     (右)課室

(左)阿丙村村口     (中)離開阿丙村的小徑築在半山腰    (右)小徑回望阿丙村
(左)舍曲河上的橋      (中)左岸岩壁刻了藏文佛經     (右)舍曲河在拉康拉匯入怒江
(左)沿怒江右岸逆流而行      (中)[曲珠]泉旁扎營     (右)泉旁扎營


D7 (28/9) 曲珠村→扎那(察瓦鄉行政中心)



路況與昨天一樣,衹是早上陽光被山遮擋,很多路面都是處於陰暗位置,走起來比昨天涼快。8:20起步,登山鞋底前掌幾乎有一半脫離,加上腳趾尾水泡脫皮有點痛,走起路來一拐一拐。半路中,左前掌底已完全脫離,無法走路。沿路來就注意路上有沒有可綑綁的物料,直至前掌脫離時也找不到。此時仲大佬從後趕來,在小方便時竟然發現二截數吋長的鐵線,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將二截鐵線纏在一起如X狀的冰爪,放在鞋底,用鞋帶扎緊,這樣才可繼續走路。往前經過大塌坊坡,有警告牌示意經過此地段時要留意山上是否有滾石,走過要迅速及不要停留。後來才知這處大塌坊剛剛在四天前恢覆通車,之前扎那對外交通阻隔了40多天,鎮上的食用品都要由馬匹跨過塌坊地才運到扎那。往前要走過一絛跨溪谷的鐵橋,在13:00到達1960米的扎那(察瓦龍-藏語的意思是“干燥的河谷”)。鎮上最少有10間旅店、食店多間、日用商店,是外轉路線唯一補給站。買了2支鞋膠(AA膠)修補登山鞋,還花了40元買了一對軍用布鞋備用。午飯的啤酒7元1支,晚飯才收5元1支,店主解釋因前路大塌坊不能通車,7元支是由馬幫運來,四天前才通車,車運來就賣5元支。安頓住宿後,往前走約500米到仁那村前的水溪抹身洗衫。怒江植物以仙人掌居多,還結了不少果實,果味清淡,質感如奇異果,果身有很多微毛,一經接觸,微毛破膚而入,感覺周身刺,毛細難觀察,困擾三五七日不定。有2名隊員就中了招,整日拿夾拔毛。由於這區有電力,是外轉路線中,最多人聚居的村落。警察局的招待所就安裝了空調,不知是客房用還是辦公室用。明年中移動亦在鎮上開展建設流動電話通訊設備。


(左)大隊向扎那進發      (中)怒江的仙人掌     (右)仙人掌果,味清淡帶微甜
(左)大塌坊坡      (中)[扎那] - 遠看民居如一條線     (右)從丙中洛來的摩托
(左)香港人捐贈的察瓦龍鄉小學      (中)小童     (右)駐扎食宿的四川飯店
找回失落四、五十年的童真


D8 (29/9) 扎那→堂堆拉埡口→紮古牛場→格布

8:20起步,扎那過一條小溪就是仁那村,穿過仁那村沿路直走,到灣位近水溪位置時要留意。沿路直走穿過玉米田的方向是沿怒江去察隅的路。轉山路線是向右邊溪旁有一絛不明顯的上山路,向山谷深處方向就是去格布的轉經路了。10:29到2340米的龍普村。沿山谷左壁上的土路向上,走到一間廟宇附近,有很多小路,容易走錯。左右邊都不對,向山中間偏右的位置上之字形的盤山路,直到堂堆拉埡口。跨過埡口,感覺氣溫較怒江流域清涼得多,走了半小時泥濘小路,從敝日的林蔭走出,重見天日時,隨即在這處午餐,回頭20米有水源。這處可看見左下方的紮古牧場(也有文章稱給音),是一個小村子,有一幅很大的玉米田,住了數戶人家。從這裏可望見河谷盡處的格布村,路程看起來不遠,走過去要3小時。
餐後沿小路急速的下降,到小溪就轉為山腰平路。其後是一段長長緩下的小徑,此處山體貧脊,植披奇少。沿途可見怒江支流的玉曲河。路下2百米的江邊是一座小村子,有幾塊玉米田。此段河道曲折如蛇行,流向格布方向。此處風景盡顯大自然的粗獷美。翻上一個二十多米高的小埡口後,拐過小灣,就居高臨下看見那達村。向那達折轉而下,17:10在那達小休,有小賣部。過了村子,往格布的路都是在陡峭懸崖走出來的。17:57走到寫著“察瓦龍中心橋”的吊橋。過橋後翻上50米就是格布。格布村有電力供應,也有小賣部。我們在屋頂扎營。
註:聽聞過格布村的村民不歡迎外地來的漢人。我們在屋頂扎營時,經歷過一此干擾,當我們扎營完畢,不知何事,村內的2個不同位置民居的大喇叭突然播音大嘈吵半小時,又有幾個青年(行為舉止衰衰咁)整晚高談嘈吵,在凌晨一時還燒起炮仗拋起,拋往接近我們的營帳爆響,有針對我們之嫌,整晚鬧劇都是這幾名不到20歲的少年攪鬼的,其他村民並無異動。


(左)扎那村後的瑪尼堆      (中)過龍普村後的上山路     (右)堂堆拉埡口

(左)埡口下的紮古牧場      (中)玉曲河對上的半山路     (右)迎面的藏民

(左)玉曲河,左岸小村是那達      (中)那達走45分鐘抵吊橋     (右)過橋走15分鐘便到格布村

D9 (30/9) 格布→紮熱吉利→哥雜拉埡口→俄紮拉→來得

今天從玉曲河的下游,要攀山越嶺走到玉曲河的上游。7:30已收拾好營帳出發,出村口後可見山的左上方有一上一下的山路,下路是去鹽井的,而上路就是往來得村的轉經路。出村口後沿路上至山腰過溪,走一輪之字小徑。8:50上升至2750米開揚的山肩平路,群山、深谷、孤村盡入眼簾,衹是看不到山後的大休地。沿著漫長而緩升的山腰路走,終於12:04到3690米的紮熱吉利,休息午餐。此地有水源,4-5間小屋,可紮營。13:10續走。14:08到哥雜拉埡口。過埡口就是急降的石頭階級,下走個多小時才橫走。重見玉曲河谷時又下降一段再橫走,途中可見遠處山後露出小部份雪山。橫走路的盡頭是懸崖邊,沿著雨水沖下來的碎石堆下到江邊。再走10分鐘就到達2490米的農紮橋。18:08過橋。橋另一邊有一座寺廟,就是俄紮拉了。橋的右邊是奶牛場。此處無水溪,祇有泥沙含量高的江水可用。到達這裏已非常疲倦麻木,過橋後還要上走山坡1小時,爬升約400米的路程到來得村。到來得村時,用了差不多2小時才走完1小時的路程。


(左)半山回望布格村和玉曲河,遠景就是堂堆拉埡口   
      (中)繞過大半個山,在玉曲河上游望梅里雪山背面             
     (右)玉曲河上游的俄紮拉,在此過吊橋,上四百米到來得

D10 (1/10) 來得→梅求補功→說拉埡口→紮西牧場
9:11 從2980米的來得村起步。沿林道盤山而行。12:04到梅求補功休息午餐。左邊有小水溪,2間小屋。12:54 續走上升至4060米開始橫走緩緩上升,15:00進入環形冰斗圈谷的底部。風化的赤壁丹崖,美得令人陶醉。16:30跨過4700米的說拉埡口(4815米),這邊的山,風化得更迷人,湛藍的天空,暖色的陽光,棕色的山岩,配上又黃又紅的植物,不是童話世界,更勝童話世界,遲遲不願離去,祇是夕陽正西下。一小時的路程,18:17 到達4100米的紮西牧場扎營,很美的草甸營地,植物紅綠相伴,衹是寒風從山口吹來,冷得令人發抖。這里是梅里水的源頭。


(左)來得藏民屋頂扎營      (中)我們的行李     (右)梅求補功的樹
(左)往說拉埡口途中      (中)說拉埡口前的斜坡     (右)說拉埡口

(左)翻過埡口下山      (中)赤沙紅岩     (右)埡口附近
(左)赤沙紅岩      (中)赤沙紅岩     (右)紮西牧場營地

D11 (2/10) 紮西牧場→梅里石→德欽




原本打算在此營地留多一天,但早上有微雨,馬伕說下一個較低海拔的草地跟這裏一樣美,但氣溫不像這裏冷。於是10:00後沿梅里水走往下一個營地。約12:30到達後所說的營地,發覺草地細,陷於溪谷中,跟扎西牧場相比差得多。需然天氣已轉晴,還是決定午餐後下山回德欽, 沿梅里水溪谷時左時右穿梭,於15:52 到2220米的水泥拱橋,是214國道中的一座橋,梅里水在此匯入瀾滄江。聽說由扎西牧場到此要經過22座橋,但我走完梅里水,好像不到10座,不知何因。沿214國道走40分鐘到梅里石(有旅店可以住宿),包車回德欽。國慶期間所有住宿都爆滿,唯有下榻於卡瓦恪博賓館,是新建的四星級酒店。


(左)營地晨霧      (中)七歲小童轉山     (右)牧場木屋

(左)營地景色      (中)營地景色     (右)營地景色

(左)沿梅里水而下      (中)G214的橋,梅里水匯入瀾滄江     (右)梅里石

後記:
大轉路線是由瀾滄江附近的永久村或永支村作起點(兩村的路口相距幾公里),跨過埡口,而下達怒江,逆流沿江而行至扎那,右上要跨3-4山頭,來得村上埡口,下山回到瀾滄江上游的梅里石。路線由雲南過西藏後再回到雲南,以梅里雲山兩個埡口為省界。風景以雲南這邊較好,以起步的永支河谷及未段的說拉埡口前後的冰斗圈谷段,宜10月中到遊,漫山紅黃漸變色的樹葉,配以赤紅的粗獷山崖,非常美麗。怒江沿岸景物都是窮山惡水,氣候乾熱,植披稀少,沿岸都是仙人掌及針葉狀的植物,可截車回丙中洛轉車回雲南各地。扎那可補給衣服,有旅店及食店,煮埋俾你食,嘿!。艱苦程度以初段的跨多克拉山埡口至阿丙村較苦,及末段由布格經來得跨說拉埡口就極辛苦了。喘息路段可安排在怒江路段,即阿丙村至扎那,分兩天走,在曲珠及扎那兩地洗洗衫、沖沖涼,緩衝一下體能,將個死狗樣變番個人樣。

地名:個別地名有不同叫法,很多地方名都是口傳,無法確認是否正確,但多數地名還是共識的地名。

交通方面:
去永支或永久村,無論公車或包車都要路過德飲。網上資料說昆明有車直達德欽,在昆明火車站後面的汽車客運新南站,下午5點發車,次日下午到德欽,每日一班。中甸上午亦有多班往德欽。
德欽汽車站有班車,經上述兩地,詳細資料到汽車站查訊,購票時說清楚下車地點。及通知司機在揚朝橋即羊咱橋(往永久村)或榮仁橋(往永支村)下車。聯路馬伕可問問司機或往兩地的乘客,或下車後問路過的村民(有些年長的人不懂普通話),他們很樂意打電話聯絡相熟的朋友,除了村民友善之外,他們還會為朋友帶來不錯的收入。目前此地祇有中移動訊號。其實在中甸包車往上述兩村最具時間效益,早點開車,天黑前已抵達村莊住宿,及聯絡好馬伕馬匹,途中多個景點可停下拍照。當然費用會多一點。

嚮導:
不需僱用專責嚮導,用馬伕就可以兼任,除非你不用馬匹馱行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