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活動

總網頁檢視次數

2009年6月8日星期一

20090608 騎行青藏公路


騎行青藏公路 (20090608 - 20090622)

相簿:2009 騎行青藏公路

隊員:鍾、禧哥


原本計劃2008年騎行青藏線,由於拉薩發生動亂,延至2009年出發。我們由廣州乘火車到格爾木。6月6日約 13:00,從廣州開出,車上宿兩宵,6月8日早上約6時到格爾木。

D1:格爾木市南山口→納赤臺鎮,約94公里
D2:納赤臺鎮西大灘鄉,約38公里
D3:西大灘鄉崑崙山山口不凍泉保護站,約55公里。(崑崙山著涼)
D4:不凍泉站索南達傑保護站五道梁鎮,約88公里。(帶病騎行)

與隊友分途
D5(汽車)五道梁鎮(12:00)→沱沱河鎮(16:46)唐古拉山口(23:30)
D6(汽車)唐古拉山口 (00:00)→那曲(06:00)
D6(13/06) - D11 (18/06): 那曲休整。D7 (14/06) 診所看病

(禧哥繼續騎行,同行有三個上海人)
D5:五道梁鎮風火山口二道溝站,約91公里
D6:二道溝站烏麗站沱沱河鎮,約63公里
D7:沱沱河鎮開心嶺雁石坪鎮,約90公里
D8:雁石坪鎮唐古拉山口頭道班,約122公里
D9:頭道班小唐古拉山(又稱為頭二九山安多縣,約78公里
D10:安多縣申格裏貢山口二道河兵站,約65公里
D11:二道河兵站那曲縣,約73公里

(會合後共五人同騎)
D12:那曲縣(08:40)古露鎮(19:45),約91公里
D13:古露鎮(6:30)當雄縣(12:10),約74公里。→(汽車)納木措(16:00)
D14納木措(09:00)(騎車)當雄縣(11:00)羊八井鎮(18:30),約84公里
D15:羊八井鎮(08:00)德慶鄉拉薩市(14:06),約78公里

6月6日在火車上

6月8日早上約6時到格爾木

D1 - 格爾木火車站外的廣場

開始騎在青藏公路上,路碑是2005年5月立碑

朝聖者營帳

青藏公路為昆侖山立碑,左刻字「萬山之王」,右刻字「巍巍昆侖」



青藏公路旁的鐵路

中午到南山口,在路邊的清真飯店午餐,有餸無米飯,衹有難食的花卷

一片荒涼的青藏高原

納赤台 - 由於兵站有長官巡視,不招待車友(連我們共五人),我倆在「青海護路」住宿,其他3人在民居商店住宿

D2 - 納赤台有一地下湧泉 名「崑崙神泉」,水極清,我裝滿 2 瓶飲用,免費啊!遲些可能要付費,旁邊有建築工程施工。近年各地方政府很努力為人民幣服務,向錢看,無厘頭都收30-50,藉詞景區用環保車,砍夠100,貪錢程度令人嘔心。
其他三名車友亦準備出發,二個長者是來自重慶,年青人是剛退伍的軍人,未上班前作一次單騎遠行





與公路交差的青藏鐵路的高架橋

崑崙山下的一座觀,立有道德經經文的木柱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

遠景是崑崙山


遠處雪山是玉珠峰

崑崙山脈的玉珠峰

西大灘 - 在這間湟中飯店住宿,望出街就是玉珠峰,再前些有正式的旅店較平。由廣州去格爾木在火車渡過兩夜,都睡得不好,今天騎短一些,多點休息。

D3 - 今天早上天氣轉灰暗,間中有點雪花,玉珠峰日出無望,出發去。騎進入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範圍


爬上了一段長坡路到崑崙山山口,此時風雪比早上加強了,橫打在身上,在埡口等隊友半小時,結果受了風寒,引致後天要乘車往那曲看病。

山口海拔 4767 米

傑桑‧索南達傑  紀念碑 - 紀念他為保護藏羚羊,於1994年1月18日與盜獵者博斗而犧牲

在崑崙山口與禧哥合照,從這裹一直下坡到不凍泉

D3 - 昨天四時許到了「不凍泉」這間「扎西旅店」住宿,隨即上床大被蓋過頭,六月飛霜,太冷了。來的時候參考了網上資料,說不要帶太多衣服,跟著做就撞大板。走川藏滇藏尚且不可少衫,青藏高原海拔高,一望無際,冷起來會冷死人。我由崑崙山山口下坡到扎西旅店,騎來撞風,沿途全身發抖。在旅店內喝了一杯熱啡,雙手仍不停震,便倒頭睡了個多小時,才好一點。晚飯在對面唯一的小食店,衹有一張檯。由於著涼,晚餐吃不下,今早在旅店的小賣部泡了一碗即食麵,在高海拔水溫不夠熱,麵泡不開,嚥不下。離開時買了一對夾棉手套,保暖雙手。


左鄰是不凍泉保護站,據說旅店女主人的丈夫是在保護站工作的。女店主說,旅店是在夏季營業 3-4 個月,其它月份會很冷,到時她要返回拉薩避寒的。

青藏高原 - 遠處冰封的崑崙山脈,看上去好像不高,其實很高。崑崙山脈全長2500餘公里,寬130200 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西段至紅其拉甫達坂,東段的崑崙山山口是青藏公路必經之道,最低啦!


由不凍泉往五道梁的公路兩旁豎起的嘜東東叫「熱棒」,是對公路底層的凍土起恆溫作用。

熱棒如何恆溫呢,根據2008-3-3 [ 人民鐵路] 報第8版解釋如下:
.............這裏的多年凍土,脾氣很怪。天氣寒冷時,它硬邦邦的,像石頭一樣。可一到夏季,候變暖,它裏面的冰就開始融化,如果這時列車通過,很容易在變形的路基上脫軌,造成事故。.........熱棒是一種依靠液汽轉換、對流迴圈的熱傳輸裝置。說來也並不複雜,它就是一根封閉的管子,裏面填充了一種液體的工作物質。管子分為上下兩段,上部焊接了散熱葉片,稱為散熱器;下部埋入多年凍土中,稱之為蒸發器。

夏天,路基受陽光照射變熱,溫度上升,當熱棒下部蒸發段的溫度高於上部冷凝段0.1攝氏度時,熱棒就開始工作。熱棒下部蒸發器內的液體工作物質吸收汽化潛熱蒸發成氣體,在壓差的作用下,蒸汽沿管內空腔上升至熱棒上部的冷凝段。而熱棒上部的冷凝段由於安裝有散熱葉片,隨時與升溫較慢的空氣接觸,將熱量散發到空氣中。熱棒下部蒸發器內的蒸汽與相對較冷的上部管壁接觸,釋放出汽化潛熱後,再重新冷凝成液體,然後在重力作用下,沿著管壁向下流回到蒸發段。…… 如此循環往復,熱棒將地基中的熱量源源不斷地送入大氣中,從而給多年凍土的路基保溫,防止它融化。

冬天,氣候寒冷,路基溫度迅速降低。當熱棒上部冷凝段的溫度高於下部蒸發段的溫度時,熱棒中的液體工作物質蒸發後形成的蒸汽到達冷凝器後不能冷凝,管子內部的蒸汽飽和,液體就停止蒸發,熱棒就自動停止工作。

熱棒是利用潛熱進行熱量傳輸,所以它的傳輸效率極高,與液體對流傳熱相比,傳熱效率要高出40倍左右。目前,在青藏鐵路多年凍土路段已經使用了20000多支熱棒,這些熱棒就像一個個忠誠的衛士守護在凍土地帶的路基上


在凍土層建青藏公路,還有其它技術配合,如 鋼纖維水泥混凝土路面 和 聚苯乙烯隔熱層路基聚苯乙烯 PS 物料即是我們常常接觸的用完即棄的膠瓶,膠瓶底部有耐熱標記 [ 三角型內有數字6 ]


可可西里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索南達傑 自然保護站

索南達傑 自然保護站內的展覽廳

身旁的志願者是位退休法官,上海火炬手,名字忘了

藏羚羊 (雌性沒有角)






楚瑪爾河橋

赤色的楚瑪爾河是藏羚羊遷徙主要通道。每年6-8月,成群結隊臨產的藏羚羊,長途跋涉從崑崙山東段經楚瑪爾河,進入可可西里的卓乃湖、太陽湖等地產羔

D4 - 五道梁距離格爾木約270km,海拔4415米  - 此地曾被稱「到了五道粱,哭爹又叫娘」及「納赤台得了病,五道粱要了命」。應驗了!昨天騎到五道梁,全身已無力,感冒已惡化了,住進了一間清真飯店,房間很差,還是躺下休息,叫了碗麵也吃不下,還可騎到那裹呢!即時下了決定,坐車到那曲看病,等禧哥趕到那曲再一起騎吧!今天早上看著禧哥的背影漸漸遠離,同行還有三個上海人,是前天入夜後趕到扎西旅社,昨朝比我們早出發,早我們到五道梁,住同一間店。他們離開後,花了整個早上找路過的車去那曲都不成功,有家小店有一輛四驅車,開價1200元,我輕輕搖頭就走開了。午飯時,一名警員知道我找不到車去那曲,就幫我問好了車,中午時分離開。

我的戰駒,乘的車是新車,一隊有六輛車,駛往拉薩出售,是中央政府補助下鄉項目
下午五點前到沱沱河鎮,司機要吃晚飯,我吃不下,祇是坐著喝點茶。誰知在沱沱河鎮再度遇上在納赤台見過的三人,他們原本落後的,後來上了便車少騎一段路,到沱沱鎮是想住宿的,但他們看見放在車斗的單車,知道我正在這裏,試著走進飯店找我,就這樣碰上我了。他們知道我坐的車隊還有位置,就要求載他們到安多,如此這般也上了車。

離開沱沱河鎮不久就上長坡了



我坐的車款,一式六輛

午夜11:37時到唐古拉山的最高點,但感覺是平路一樣

有些少雪雨,很冷。離開唐古拉山山口,D6 早上6:00到那曲,400多公里,收了我150元車費

D7 如昨天 D6 一樣,無厘神氣在那曲街上蹓躂。打從D3在不凍泉到D7上午,這五天都感覺無胃口,無氣更無力,雖然有五天休息,但無好轉,終於走進一間診所看病。我講出病徵,醫生問我有沒有發燒,我傻傻地話無,他伸手摸我的額頭,隨即話:「發燒都唔知,入病房啦!」。


確診患了感冒,先吊一樽葡萄糖水,再吊一樽鹽水,第三樽有7-8樣藥水混合劑,歷時 3.5 小時,吊完後左手前臂非常冰冷。付了人民幣 80元 (原來是先付錢後用藥), 步出診所恢復了八成精神,步履亦穩得多。


D7 - D10 無所事事睇電視,D10 晚收到禧哥電話,話明天中午到達那曲

D11  早上騎了車熱熱身,迎接禧哥

晚上同上海三人幫一起吃飯

D12 那曲出發往古露鎮





途中遇上一名苦行尼姑,2009年是33歲,推著小單車,已徒步7年,她不接受我們布施,祇問有沒有單人營,她的雙人營太重了,希望輕一點。我們住棧的,她的希望當然落空啦。

隨身行李有一件銅制法器,一頭是骷髏頭,另一頭是半月剷。我曾問人有關這件法器,回答是 她修苦行的,心念白骨咒,半月剷是用來埋葬路上遇到的禽鳥屍體的。(不知對否,未考証的)

骷髏頭

來一張合照

途中遇上部隊的運輸車。禧哥是否想「禧臂擋車」

中午大休

經輪一轉等於念了一次經

前路下著大雨,走下路旁小坡避雨,驟雨不飄來,我們就繼續騎行

到古露了

D13 早上6:30出發,趕往當雄轉汽車往納木錯。古露的日照金山不錯,可惜照不到前山









中午12 點到當雄

寄存單車在旅店,午餐後乘面的住納木錯。當雄有「面的」兜客,可以車到較平的旅店停車,翌日8:30 要回程。那根拉是當雄往納木錯的山口,非常大風寒冷,我身上穿的 Wind Stopper 是在那曲買的 A貨,加上帶來的衣服,才頂得住。

二人是浦東户外活躍分子,喜拍造型照



扎西半島山頭,經幡被風吹起





手掌岩







D14 納木錯早晨






扎西半島最出的小山,是我們在納木錯的活動範圍


金庸在小說「神鵰俠侶」曾引用過    元問好的 <摸魚兒>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別離苦,是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






上車返回當雄

回到當雄

途中經過  念青唐古拉山 山口

右轉往羊八井住宿

D15 離開羊八井後,回望來處

戰爭  與  和平




下午14:00到布達拉宮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