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活動

總網頁檢視次數

2011年12月23日星期五

20111223 廣西東興、京族地區漫騎

相簿:20111223 廣西東興、京族地區漫騎

東興地處中越邊界的北侖河畔,中越口岸分別設在東興及越南芒街,一條架空天橋連接兩處口岸。附近竹山村有「大清國一號界碑」,沿北侖河向東可進入京族人生活的地區,統稱京族三島,即山心、巫頭、澫尾,生活上有中國和越南的文化元素。京族人其實是越南人,約500年前從越南漂移到少有人跡的上述三島,當時中越國界在京族三島上很模糊,直至中法戰爭後重劃國界,上述三島才正式歸中國主權。京族的唱哈節的祭神及獨絃琴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族人口在2000年約2.3萬人,在台灣的京族人約20萬 (是在越南赤化下逃亡及近年嫁去台灣的婦女,人口有上升趨勢),而越南有9成人口是京族人。
(資料部份參考維基百科及百度)

海堤連接東興市區和竹山村的「大清國一號界碑」

海堤外是北侖河



沿邊公路的零起點

大清國一號界碑

竹山村古街

三聖宮 - 主拜 元始天尊、靈寳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出了竹山古村,繼續向東騎行往三德天主堂及古榕部落
三德天主堂


古榕部落

名「子孫滿堂」







日佔時期,日軍在19​33年冬,在此掘井提​供沿海的日本軍艦用水

京族人在潮退時走到灘塗挖掘海產謀生

也有人在灘塗放鴨覓食

海堤上的飯店,來的時​候沿途都有這樣的飯店​,標榜以海鮮為主食

京族人以海為生,是中​國56個少數民族唯一​靠海食海的民族

海堤內的魚塘

退潮時的灘塗



過了海堤進了一條村,​正在重建有百年歷史的​「社王廟」

回到大路,轉入京島旅​遊渡假區







澫尾哈亭 - 澫尾是當年京族三島之​一,現已連接大陸

亭是唱歌及祭祠的地​方
唱哈文化 - 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正殿

獨絃琴

官方網站發佈的圖片:由哈女彈奏獨絃琴的英姿
哈節的日期各地不同,澫尾、巫頭島為農曆六月初十,山心島為農曆八月初十。紅坎村在正月十五日


北侖河上的天橋,連接中國的東興口岸及越南的芒街口岸

東興口岸

在東興謀生的越南小販,售賣香水、玉​石、套裝越南貨幣等

東興的越南商場

24日早上食腸粉,除​了廣西,廣東省外吃不​到腸粉。廣西與廣東文​化及生話習慣差不多,​講白話的及聽粵曲(白​話與粵語發音相通)

其他隊員要中午才到達東興,上午再次​走到口岸的北侖河畔漫騎





中越邊境地區有很多紅​木傢俱商店

紅木彫刻的關公

東興口岸附近有另一界碑

在東興的越南小販



東興觀音寺 - 附設有素食館

四個木及五個月的字,​識讀嗎?

五個日及四個石的字,​識讀嗎?

九龍沐太子



接近中午,食碗粉等候其他隊員到​東興,下午才開始 725公里的沿邊公路​騎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