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活動

總網頁檢視次數

2019年3月12日星期二

20190312 坪石火車站→粤漢鐵路→白石渡→郴州


D4 (12/3) 坪石粤漢鐵路白石渡郴州

從坪石出發,沿著金雞北路,過了火車站,在白沙河前右轉鄉道Y733。先到黃鹿沖村,古道上尋訪古凉亭「樂善亭」。然後再沿Y733騎到新岩下橋,京廣綫鐵路橋和高鐵綫鐵路橋橫空架在白沙河上穿梭而過。新岩下橋是民國粤漢鐵路工程項目,粤漢鐵路最艱難路段是穿越南嶺五橋三隧,新岩下橋是這個工程項目的第一橋。現時所見京廣綫的新岩下橋,保留原本橋頭兩端的拱橋結構,在中段重新架設新鐵路橋繼續為京廣綫服務。騎著單車從新岩下橋底穿過,踩過白沙河上的橋,依照路牌指示騎往碓磑沖村。沿上坡路到崗頂,就看見京廣綫鐵路在腳下,一段山崗路後,轉下坡到碓磑沖村。水泥路到了碓磑沖村後,轉為土石路。在村內找不到人問路,祇得再向前走。上到一小山崗就看見另一段京廣鐵路向南伸展,立足點就是碓磑沖二號隧道頂的小山崗。由隧道頂下到平路就是粤漢鐵路的路基,路軌枕木沒有了,黃泥和小石子覆蓋原有路基,可走小汽車和摩托。沿著粤漢鐵路路基前進,可以看得出鐵路兩旁的護土牆。隨之迎上了完成歷史任務的粤漢鐵路遺蹟,1988年京廣復綫完成後,鐵路在碓磑沖錯開,在新白石渡站接回,令這一段原址粵漢鐵路荒廢成為遺蹟。續騎先踏上碓磑沖橋,隨後是省界橋,省界隧道,風吹口橋,燕塘橋,燕塘隧道,最後為白石渡隧道。白石渡隧道後就是一望無際的鄉郊田野。沿著水泥路就進入白石渡地區,中午到達老白石渡火車站遺址。

騎行路綫

海拔圖


鄉道 Y733


走入鹿沖村 找古涼亭 「樂善亭」  


鹿沖村對面山崗的古道


站在小山上,不知何處是古亭 


古道走經電塔,是找古涼亭的地標

問路碑 「左往白石渡、右往坪石」 


古道旁的問路碑 


古涼亭


古涼亭 


古涼亭 「樂善亭」


「樂善亭」


碑文字體糢糊 




鹿沖村


鹿沖村


新岩下橋,高鐵和京廣綫


圖左高鐵綫 ,圖右是京廣綫 


拐了一個彎轉到另一面,白沙河上的鐵路,前為京廣綫,後為高鐵綫


民國粵漢鐵路的新岩下橋,部份曾改建,祇保留原有兩端的拱橋部份,中間鐵路橋和橋柱都是重建,以適應現代運輸需要。直橋是白沙河上的橋,由此處過橋。


 新岩下的圖則,對比上面兩圖片的鐵路橋,除兩端的小拱橋段保留外,中間四拱五柱部份都改建了。  資料摘自 民國二十四年十月由粵漢鐵路株韶工程局編 的「粵漢鐵路株韶段  工程参觀便覽」


過了白沙河上的橋,就見這路牌


照指示往 鴨婆岩 方向去 


仍是上山路段


仍是 鴨婆岩 方向去


往碓磑沖的路牌


擋剎的問路碑, 右邊是 鴨婆岩


碓磑沖村 ,看不見村民,衹有來路和去路 


來路是水泥路,去路是土石路


上到小山崗,就看見 京廣鐵路綫 從隧道出來向南伸展 


京廣鐵路綫


隧道頂的路


隧道頂的路走下粵漢鐵路的路基 


運作中的京廣綫「碓磑沖二號隧道」,隧道頂就是小山崗的位置


粵漢鐵路的護土牆 


護土牆 


碓磑沖橋是 粵漢鐵路 穿越南嶺五橋三隧的 第二橋 


鐵路橋路基 


白沙河與碓磑沖橋 


前面有一座建築物,是在山頭種橙的工作間 


白沙河上的碓磑沖橋


碓磑沖橋的圖則,對比下大橋仍保持原貌。資料摘自 民國二十四年十月由粵漢鐵路株韶工程局編 的「粵漢鐵路株韶段  工程参觀便覽」



官方定位的粵漢鐵路遺址 


省界橋、省界隧道 


簡介:粵漢鐵遺址
粵漢鐵路橋樑、隧道、護坡遺址位於白石渡至湘粵兩省交界處的鐵路沿綫上,始建於晚清光緒三十一年(1906) ,竣工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 。現存省界橋 (6米、長126米、高50餘米) ,風吹口橋 (100米、寬6米、高50餘米) ,燕塘橋 (80米、寬6米、高50餘米) 和三處隧道,兩處護坡址。主拱中央水泥陰刻 民國二十五年‧凌鴻勛等字。粵漢鐵路的修建,南到廣州,北到武漢,故稱粵漢鐵路。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修通後,江北的〝京漢鐵路〞與江南〝粵漢鐵路〞接通,稱〝京廣鐵路〞,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脉。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京廣復綫鐵路通車以後,白石渡這一段原京廣單綫鐵路便被錯開停止營運,後逐漸廢棄,結束了它運行近七十年的歷使命。
保護范圍:以路基邊緣和隧道牆體為起點,四向各至50米處。
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四向各外40米處。
(註:粵漢鐵路遺址應包括碓磑沖橋,京廣復線建造時是從碓磑沖橋之前錯開,在新白石渡站時接回,令被錯開的原有路段廢置,因此粵漢鐵路遺址應是由碓磑沖橋至白石渡段。從這個簡介牌看,是由郴州市將這路段列為遺址,估計是管治權力問題,因為省界橋至白石渡的路段是郴州市能夠管治的地方,而碓磑沖橋是廣東省坪石管治的地方,如果鐵路遺址要包括碓磑沖橋,就要涉及市及跨省協商,會帶來復雜的權力問題,為簡化問題,郴州市祇將可管治的地方到為遺址)

省界橋 ,圖左是京廣綫鐵路


省界橋


省界橋、京廣綫鐵路、白沙河 





京廣綫鐵路剛有火車經過 


省界橋 


省界橋 


省界橋的圖則,對比上圖仍保持原貌。資料摘自 民國二十四年十月由粵漢鐵路株韶工程局編 的「粵漢鐵路株韶段  工程参觀便覽」


省界隧道 


省界隧道南面入口 


省界隧道


省界隧道北面入口,隧道內路基仍是土路 


省界隧道北面入口


省界隧道北面入口,之後路基已鋪上水泥 

前進不遠是 風吹口橋


風吹口橋


這處路面堆放都是 〝不織布袋〞,廢料工地?

風吹口橋 


風吹口橋 


風吹口橋的圖則,對比下大橋仍保持原貌。資料摘自 民國二十四年十月由粵漢鐵路株韶工程局編 的「粵漢鐵路株韶段  工程参觀便覽」



遠處是粵漢鐵路的燕塘隧道,燕塘隧道前是燕塘橋。圖左是京廣綫的燕塘二號隧道。


兩處鐵路隧道


兩條鐵路中間有一個水電站 


京廣綫的燕塘二號隧道


水電站 


粵漢鐵路的燕塘橋 


粵漢鐵路的燕塘橋 


燕塘橋 


燕塘橋 


燕塘橋 的圖則,大橋仍保持原貌。資料摘自 民國二十四年十月由粵漢鐵路株韶工程局編 的「粵漢鐵路株韶段  工程参觀便覽」


粵漢鐵路的燕塘隧道 


燕塘隧道 


燕塘隧道 


600米後是白石渡隧道 


白石渡隧道


白石渡隧道後就是白石渡鎮的大片菜田


白石渡鎮


由粵漢鐵路出來到了省道S324公路天橋底 


望銅白石渡鎮老火車站 








白石渡鎮


白石渡鎮


白石渡鎮


白石渡鎮老火車站 


白石渡鎮老火車站 


白石渡鎮老火車站 



中午時分,在老白石渡火車尋古期間,一名阿姨知我去郴州,她說可以在新白石渡火車站搭火車到郴州,單車可以上火車,搭這班通勤火車是免費的。其實我是知道有這班免費通勤火車,祇是設計路綫時沒有將「搭火車」放入行程,但經過這位阿姨提點下,改变了行程,背後想法是白石渡至郴州的粤漢鐵路都被現代化的建設覆蓋,能看見的古蹟不多,而明天從郴州走騾馬古道南下,部分路线跟粤漢鐵路平行南下及交差,不如將行程多元化,剎那間就決定搭火車去郴州了。很怱忙趕到白石渡火車站,下午二時從新白石渡開出,經過太平里站,坳上站,郴州南站(槐樹下站),約三時半到達郴州。從地圖找了連鎖酒店,住宿漢庭酒店,單人間會員價114元,不用押金,最重要是接受港澳台人士入住。酒店下的地鋪有三間單車店,出門時忘了帶鍊油,前幾天用水清洗單車上的泥漿後,鍊條運轉有點「納糯」,在這裏補買鍊油修復。


免費通勤火車路綫。這段京廣綫鐵路,部分是覆蓋原有的粵漢鐵路。 

從白石渡鎮騎往新火車站,在上坡頂這個路口轉入


新白石渡火車站 


新白石渡火車站


火車頭 


車廂內 


座位編號


白石渡 


京廣綫鐵路




太平里站 


太平里站 

坳上站 


這個站頭的路軌是左右傾斜,看上去高低差有100cm

郴州南 (舊稱:槐樹下)


郴州站 


免費通勤列車都是當地的鄉民乘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